水中硫酸盐(SO?2?)的检测是水质评价的关键环节。过量硫酸盐不仅影响水的口感(产生苦涩味),还会对管道设备造成腐蚀,甚至危害人体健康(如引起腹泻)。目前实验室与现场监测中广泛应用三种核心检测方法,各具特色: 1. 重量法(基准经典法) 原理: 在酸性条件下,硫酸盐与氯化钡(BaCl?)反应生成溶解度极低的硫酸钡(BaSO?)沉淀。经过滤、洗涤、灼烧至恒重后,通过沉淀质量精确计算硫酸盐含量。 样品预处理: 水样需经0.45μm滤膜过滤去除悬浮物。若存在有机物干扰,需先加盐酸酸化并蒸干去除,或进行灰化处理。 沉淀反应: 在近沸的酸性水样中缓慢加入热的氯化钡溶液,确保生成颗粒粗大、易于过滤的BaSO?晶形沉淀。 陈化与过滤: 沉淀在90-95℃水浴中陈化至少2小时或过夜,使晶体更加完整。使用已恒重的玻璃砂芯坩埚(G4)或慢速定量滤纸过滤。 洗涤与灼烧: 用热水充分洗涤沉淀至无氯离子(硝酸银检验)。将坩埚及沉淀移入马弗炉,在800-850℃灼烧至恒重(两次称量差≤0.2mg)。 2.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/比浊法(现场快速法) 原理: 利用硫酸盐置换铬酸钡(BaCrO?)中的铬酸根(CrO?2?)。置换出的黄色铬酸根离子在特定波长(如420nm)下进行比色测定(分光光度法),或通过测定生成的BaSO?悬浊液浊度定量(比浊法)。 操作要点(分光光度法为例): 显色反应: 在酸性介质中,水样与过量铬酸钡悬浊液混合。硫酸盐置换出铬酸根: SO?2? + BaCrO? → BaSO?↓ + CrO?2? 分离与调节: 反应后加氨水调节至碱性(pH≈10),使过量BaCrO?沉淀,而游离CrO?2?呈黄色留在溶液中。 过滤与比色: 过滤去除沉淀,取黄色滤液在42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。通过标准曲线计算硫酸盐含量。 3. 离子色谱法(IC)(高效精准法) 原理: 利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技术。水样注入色谱系统后,其中阴离子(包括SO?2?)在高压泵推动下流经填充有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离柱。不同离子与树脂的亲和力不同,导致流出时间(保留时间)差异。流出的离子经抑制器降低背景电导后,由电导检测器检测。通过比较样品峰与标准品峰的保留时间定性,峰面积或峰高定量。 操作要点: 样品前处理: 通常只需简单过滤(0.22μm或0.45μm滤膜)去除颗粒物。复杂基质可能需稀释或固相萃取净化。 色谱条件优化: 选择合适的淋洗液(如碳酸钠/碳酸氢钠、氢氧化物体系)及浓度、流速、柱温以实现SO?2?与其他阴离子(Cl?, NO??, F?等)的良好分离。 抑制器与检测: 使用化学抑制器或电解自再生抑制器,将高电导的淋洗液转化为低电导物质(如将Na?CO?转化为H?CO?),大幅提升SO?2?电导检测的信噪比。 水质监测者需根据检测目的、精度要求、样品数量、浓度范围及实验室条件灵活选用,并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程(SOP)和质量控制(QC)措施,方能获得可靠数据,为水质安全评估与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基石。
本文连接:http://www.stshiban.com/newss-3958.html
|